我國會計行業起步較晚,探索中的會計行業存在著一些現實問題,因此,為了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更好地讓會計市場服務于我國的經濟建設,國家在會計行業發展初期實行“牌照”管理制度,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然而,我國已經加入WTO了,二十一世紀的市場也變了,我們的“牌照”制度是否也應該改革呢?
其實,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當初的合伙改制本身就存在一些缺陷,許多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是為了完成事務所的改制而被逼走到一塊的,他們不是志同道合、兩情相悅的“拍擋”,甚至在人品個性、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和職業理念等方面存在重大差距。合伙人在“人性”上的差異已經給事務所埋伏著巨大的危機。另一方面,核發“牌照”是我國會計行業管理中的最大特點,設立會計師事務所,經營證券業務、金融機構和大型國有企業的審計,從事各種資產評估業務,均須獲得有關部門核發的許可證。然而,相當一段時期以來,這些作為注冊會計師唯一創業和發展的“牌照”被凍結了,這樣,人才無法自由流動,資源無法重新整合,事務所的合伙人即使不能和睦相處也要硬綁在一起,許多優秀的注冊會計師想獨自去開創新局面卻苦于沒有出路。由于相關“牌照”的重要性,如果不是因為事務所被行政部門撤銷相關資格,合伙人肯定需要在一起“爛耗著”。可見,我國注冊會計行業管理中實行的資源性、限制性的“牌照”制度,已演變成制約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有必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現實問題是,不管是前年發生的事務所大合并浪潮,還是今年吊銷五家事務所證券審計資格的行政處罰,客觀上都造成了“掛靠做業務、炒單搞分成”的不利局面的擴大化,這對于事務所的風險控制,對于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以及證券市場的穩定,都是一個危險的隱患。
綜上所述,我國會計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必須盡快解決。我們需要順應業界的呼聲,放開審批事務所,取消證券及其他審計資格,由市場去選擇會計師,讓市場來淘汰事務所,從而使我國的會計行業和證券市場有一個良好的政策性環境。